仲尼居,曾子侍。子曰:「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順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無怨。汝知之乎?」曾子避席曰:「參不敏,何足以知之?」子曰:「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复坐,吾語汝。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夫孝,始於事親,中於事君, 終於立身。
! K' ?& e2 m! f
: R$ k# U- ]4 E. ~6 e! D: \' E* a , {* n* Q k' x5 A$ p
孔子在家裡閒坐,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。孔子說∶“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,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,人民和睦相處。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,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。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?” 曾子站起身來,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∶“學生我不夠聰敏,哪裡會知道呢?” 孔子說∶“這就是孝。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,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。你回原來位置坐下,我告訴你。人的身體四肢、毛髮皮膚,都是父母賦與的,不敢予以損毀傷殘,這是孝的開始。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,有所建樹,顯揚名聲於後世,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,這是孝的終極目標。所謂孝,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,然後效力於國君,最終建功立業,功成名就。
0 J) a l% e$ C" ^- e
- T- X2 B. E8 `! S3 {! W7 w# E! Q+ |2 @1 p" A9 F
: w1 |& v) x8 w
% j5 G/ u8 h# O3 q$ |. R, C1 F9 T3 o0 l) i! o
, ^" @) E8 D: b7 l- i& @8 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