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註冊時間
- 2014-10-18
- 精華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米币
-
- 最後登錄
- 1970-1-1
累計簽到:3586 天 連續簽到:103 天
|
寒风凛凛,阴雨天气时,汽车玻璃上出现雾气影响视线的情况相信广大驾驶者都习以为常。车窗起雾的原因是“内热外冷”温差大,冬天甚至会达到20℃, 这样车内外温差以及空气中的水分,前后风挡以及车窗表面容易产生一层薄雾阻碍行车视线。停着车和趁等红绿灯时用干布或者面纸巾张臂擦玻璃不影响什么,不过要是在行驶中,特别是不能停车的高速路上,这样做就很危险了。下面笔者跟广大驾驶者分享一些关于怎样防雾和除雾的经验。
& w' B" A* r* N0 k L( T2 G% h) W: \
1合理使用空调系统
/ E! n K* K" ]& V! w3 X) _' B. X) x8 t9 @8 T' C2 L
在冬天和雨天里遇到风挡起雾,相信很多朋友都使用过空调系统来除雾,平常的做法就是打开车内的风扇和制冷开关,冷气就会吹向挡风玻璃很快将雾气“一扫而尽”。此招的效果倒是很快很直接,但最大的弊病也随之而来,就是冬天车内人员会受不了。其实,除了冷空调除雾,使用热风同样可以起到除雾效果。操作方法是将车停好,启动空调,将空调温度调节按钮转到热风方向,然后按下除雾挡,用热空调制造的热风将车内风挡雾气烘干。除雾时,可将空调转换为外循环,让外面新鲜空气进入驾驶室,将压缩机和风速调到25℃或者更高可以加快除雾速度。这种方法初期效果一般,刚打开的时候确实会使玻璃内侧的雾气变得更大,因为内外温差更大了,但它可以治本,开几分钟后即可将车内的水气全烘干,不会反复起雾,而且车内温度更宜人。$ _% G" X' A [, `6 e$ V
# l9 V2 n" ], ] 除了前风挡,侧面的车窗也会起雾,前排侧窗上的雾会影响驾驶员观察后视镜。现今的汽车都有一个单独吹前排侧窗的小出风口,如果让侧窗除雾效果明显,最好关闭两个中央出风口,让两侧出风口获得更大风量吹散雾气。4 g/ X# ?0 ^' h; @, e+ I
& [5 z* R$ k. S/ {0 u+ \
总结:冷气除雾效果很快,但是车内会比较冷;热风效果稍慢,但标本兼治,且保证行驶时车厢暖和。+ G' G# ~0 ~2 K( ?% e R
' ^4 q6 r1 P8 w8 a
2开窗令冷热空气对流
; m9 }; z0 W& e0 p
2 a9 |# E. G9 I6 w& A" g( N$ g 雾气不大的话,可将两侧的车窗打开一条缝隙,这样车内的空气进行对流,车内的温度慢慢接近车外温度,雾气就会散去。优点就是可以达到开冷气效果且不增加油耗,如遇到寒冬和下雨的时候,则建议车主采取间歇开关车窗。
- ~. h0 f% @3 o' F* Z! i) _# h# \6 m3 ^0 q8 _
总结:在不下雨且温度尚可的情况下这是个简单便捷的方法,缺点是走高速时不合适使用。
& e% F4 h4 i* j5 t
3 W1 B, z. j; P: F 3用专用防雾产品
M0 h% Z0 P# p) l9 `& M& j6 }! V+ d" c
使用专用的防雾剂也不失为另一种办法,这类产品在汽车用品店或者网上均有售,价格一般为几十元。每次使用前在车窗上均匀喷洒并擦拭干净,在玻璃上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,防止雾气形成。喷擦一次可防雾十天至半个月左右,视乎该产品的效果。) d& V, `6 x. s4 f
3 n8 V9 h* |! z/ e/ n4 P: m
总结:购买防雾剂来防雾算是花钱图省事的办法,但作用有效期不长,性价比不高。
( S* D4 ^! j& h# Z# P0 B; d
; T5 U1 O2 d. E8 r1 X$ } 4洗洁精配合干布擦! u+ s; Y1 r0 {& U6 t6 X& @* Y' [% a
: Q' _' i: @; c0 h* W: Z
很多人提出用干布抹些洗洁精擦玻璃的DIY方法来除雾。拿洗洁精兑水(比例在1∶6),用海绵均匀涂抹于车内玻璃上,等干后用擦车毛巾擦干净,不留水印。一般情况下可有效保持20小时内不结雾。. \ c7 i! I1 y( b; x _& l
. z) R; u0 \; l/ ~1 z% a 总结:原理和喷专用防雾剂基本一样,效果可能稍差,不过不花钱减低能耗下还能保持一段时间,是个简单经济的方法。
2 o2 }: h9 L; i* @/ B9 j) N7 D7 k) Z3 O. J
5后风挡加热丝除雾" x" P. s/ F! r; J% \; X3 X: X1 U
: l% p/ w% ?) I2 u9 B 目前市场销售的车型基本上都有“后风挡加热”功能,开关按钮的指示大同小异。打开“后风挡加热”开关,不到一分钟时间就可以使后车窗变得透亮。
y& k5 s/ t; f; `
! b% h7 u! A4 T) S. R* w |
|